足球排名专题国际羽毛球训练计划CSGO赛车战术分析中超电竞规则介绍
《F1:狂飙飞车》自上映5天以来,凭借着强烈的口碑效应,票房和排片量逐步攀升,现阶段内地总票房的预测已从原本的1亿多元上调至2.58亿元。
近年来,国内观众对好莱坞大片的兴趣渐渐消退,甚至今年上半年,连阿汤哥的高空搏命都未能助《壮志凌云:独行侠》突破5亿大关,目前为止的票房仅为4.55亿。中国,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,通过一轮轮的“教化”,让好莱坞电影公司终于意识到,只有拿出真正的诚意,才能打动中国观众,而《F1:狂飙飞车》正是好莱坞用心之作的典范。
抛开那些冗长的文戏,这部电影的主旨其实可以归结为四个字:“爽就完了”。赛车的画面既真实又震撼,带给观众强烈的沉浸感。影片选择了F1赛场实景拍摄,赛车本身也真实参与其中,更有职业车手加盟,甚至几位主角据说亲自开赛车拍摄。这些内容似乎更像是一个营销噱头——在好莱坞那套严谨的工业化流程下,显然难以做到主角们自己完成那些惊险刺激的赛车动作,特技演员或职业车手的身影才是不可避免的。
不过,今天我们要谈论的,除了电影本身,还有它背后另一个抢眼的营销策略——“IMAX特制拍摄”。
IMAX,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端视效的代表,尤其是对于特效大片而言,打上“IMAX特制拍摄”的标签,似乎就能瞬间提高电影的档次感。《F1:狂飙飞车》也不例外,一张张海报上大肆宣传这一概念。而片方的营销策略也是步步为营,反复强调“IMAX特制拍摄”,通过影评人和观众的口口相传,成功将IMAX影厅的体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大家不难想象,一旦《F1:狂飙飞车》口碑爆棚,热度持续蔓延,观众间的对话也许就会是这样:
小帅:什么?你家那儿没有IMAX厅?你知道这部片是“IMAX特制拍摄”吗?不去IMAX简直太亏了!
不去IMAX似乎就成了个错误,仿佛会被朋友嘲笑一样。那问题来了,到底什么是“IMAX特制拍摄”?真的非得去IMAX厅看这部电影吗?
要解答这个问题,我们得先从IMAX公司说起。这家加拿大公司最早在1970年推出了第一部IMAX电影《虎之子》,此后“更大、更清晰、更震撼”的理念便成为了IMAX的座右铭。最初,IMAX的目标是进入科技馆、展览馆等场所,后来才逐步进入电影院。
为了获得更清晰的画面,IMAX开发了特制的65毫米胶片以及相应的摄影机,最著名的就是克里斯托弗·诺兰仍在使用的那一套设备。通过DMR技术,这些胶片被转制成70毫米的规格,在当时,这种放映效果可谓是无与伦比。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胶片的成本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,IMAX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。在数字放映开始流行后,IMAX转向了数字化,但这个“升级”背后其实是质量的降低。IMAX的数字放映机通常只有2K的分辨率,而IMAX胶片的分辨率曾达到6K到8K。随着这项技术逐步替代,IMAX的放映效果就大打折扣,甚至连一些影院的IMAX厅都开始使用激光光源,这虽然提高了亮度,但无法避免散斑现象,从而牺牲了画质。
而如今,IMAX的数字化升级已成为一项普遍现象,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影片标榜“IMAX特制拍摄”,但实际上,这只是IMAX与其他摄影机合作的一种商业策略。越来越多的主流电影开始使用ARRI的ALEXA65等数字摄影机,这些设备并非IMAX专用,却被赋予了“IMAX认证”,用这种方式吸引观众的眼球。
《F1:狂飙飞车》正是这样一部借助“IMAX特制拍摄”营销噱头的电影。根据拍摄花絮显示,这部片子主要使用了索尼的威尼斯二代摄影机,而车上的视角,则是通过更轻便的单反或者微单拍摄的。虽然威尼斯二代支持8K分辨率,但由于影片大量使用CGI画面,后期处理时很少用到8K分辨率,这使得最终的画质并没有达到IMAX胶片时代的效果。
这就意味着,所谓的“IMAX特制拍摄”并非真正的IMAX拍摄技术。IMAX影厅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,特别是它的大屏幕和一流的放映效果,但如果你因为“IMAX特制拍摄”而选择了IMAX影厅,那你就中了营销的圈套。
所以,如果你注重性价比,只要影院有足够大的屏幕,能保证一定的视听效果,其他如CINITY、杜比影院等选择同样可以满足需求。至于价格高昂的IMAX,你完全可以不必过分依赖。
最后,还有一个要点值得一提:IMAX厅所谓的“多出26%的画幅”,其实也是IMAX公司精心设计的营销策略。IMAX影厅在画幅上的“增量”,实则是压缩了普通版本的左右两侧,换句话说,IMAX版本牺牲了普通版本的26%画面,反倒强调了上下区域的额外画面——这未免有些不合情理了。
版权声明:本站严格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仅分享已标注来源的公开事实信息,不复制原创内容。若权利人认为内容侵权,请于30日内联系,我们将立即核实并删除。网站邮箱;leyu666@gmail.com 通知邮箱谢谢!